安新縣
安新縣,河北省保定市轄縣 ,由雄安新區代管 ,位于河北省中部,東與雄縣、任丘相連,南與高陽縣接壤,西與保定市清苑區、徐水區交界,北與容城縣毗鄰。地理坐標介于北緯38°10′~40°00′,東經113°40′~116°20′之間,總面積738.6平方千米。截至2020年6月,安新縣轄9鎮4鄉。 截至2020年9月,安新縣常住人口50萬人。
安新縣境,在戰國初期為燕國轄域。民國三年(1914年),安縣(安州)與新安各取其名之首字合并為安新縣,屬直隸省保定道。1994年12月23日,保定地區和保定市合并為保定市,安新縣隸之。2017年4月1日,中共中央、國務院印發通知,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,安新縣屬雄安新區管理范圍。 安新縣境內有省道容蠡線和保靜線過境,有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——白洋淀。
2016年,安新縣實現生產總值57.8億元,同比增長4.8%,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10億元,同比增長9.2%;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27.2億元,同比增長2.4%;第三產業增加值20.6億元,同比增長6.2%。
中文名
安新縣
外文名
Anxin County
行政區劃代碼
130632 [9]
行政區類別
縣
所屬地區
河北省保定市
地理位置
河北省中部
面 積
738.6 km2 [3]
下轄地區
9鎮4鄉
目錄
歷史沿革
編輯 語音 安新縣境,在戰國初期為燕國轄域,后為燕南趙北地,時有葛城(今安州鎮)、渾埿城、三臺城。
秦代,為廣陽、鉅鹿兩郡交壤地。
西漢至隋代,大都屬高陽、容城兩縣轄域。
唐如意元年(692年),在葛城置武昌縣;神龍元年(705年),改為武興縣;代宗廣德二年(764年),置唐興縣。先后屬瀛州、易州、莫州均為河北道。
五代時期,唐興縣于后晉初改為宜川縣,屬莫州。
宋代,建順安軍(今安州壘頭),后移軍治于高陽縣(今高陽舊城),升順安軍為安州。
金大定二十八年(1188年),安州徙治葛城,并置葛城縣;泰和四年(1204年),又置渥城縣(治所在渾埿城,即新安城);泰和八年(1208年),安州又移治渥城縣,稱新安州,葛城仍為縣。
元代,安州仍領渥城、葛城二縣,并徙治葛城。后幾經歸并,至元九年(1272年),安州、葛城、渥城復治,渥城縣更名為新安縣。安州繼領葛城縣,與新安縣同屬保定路。
明代,省葛城縣、新安縣入安州,安州降為安縣。后復設安州(安縣即廢)和新安縣,安州治新安縣,屬保定府。
民國二年(1913年),廢州治,安州改為安縣屬直隸范陽道;民國三年(1914年),安縣(安州)與新安各取其名之首字合并為安新縣,屬直隸省保定道;民國十七年(1928年),屬河北??;民國三十八年(1949年)8月,安新屬河北省保定專區。
1950年4月,安新縣駐地由安州遷至新安。
1958年,與徐水、容城合為徐水縣。
1961年,析出復名安新縣。
1970年,保定專區改稱保定地區,安新縣屬之。
行政區劃
編輯 語音地理環境
編輯 語音位置境域
安新縣位于河北省中部,東與雄縣、任丘相連,南與高陽縣接壤,西與保定市清苑區、徐水區交界,北與容城縣毗鄰。 [1] 地理坐標介于北緯38°10′~40°00′,東經113°40′~116°20′之間,總面積738.6平方千米。 [3]
地形地貌
安新縣因受歷史上冀中拗陷和黃河改道及太行山東麓永定河、滹沱河沖積扇的影響,形成特殊形貌。西南北有沖積洼地平原,東有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——白洋淀。淀周邊堤埝環繞,東有千里堤,西有四門堤,南有淀南新堤,北有新安北堤,境內堤長169千米,分安新大地為5個封閉區。內有7個較大洼地。
氣候
安新縣地處暖溫帶半濕潤大陸季風氣候,四季分明。春季干旱多風,夏季高溫多雨,秋季天高氣爽,冬季寒冷少雪。年平均氣溫12.2℃,極端最高氣溫40.7℃,極端最低氣溫-26.7℃,無霜期203天。年平均日照2578.3小時,太陽輻射量128千卡/平方厘米。年平均降水529.7毫米,但年際變化較大,年最大降水量941.6毫米(1988年),年最小降水量263.3毫米(1962年)。淀區多年平均水面蒸發量1761.7毫米,最大值2132.6毫米(1972年),最小值1535毫米(1979年)。白洋淀初冰期在11月末,冰期至翌年3月中旬,冰厚0.19~0.42米。 [3]
自然資源
編輯 語音土地資源
截至2011年,安新縣耕地總面積488998.2畝,建設用地132922.7畝,未利用地394186.0畝。
水資源
安新縣境內的白洋淀是大清河水系重要的水利樞紐,連接較大水庫5座(王快水庫、西大洋水庫、安格莊水庫、龍門水庫、瀑河水庫),下注渤海,流域面積3.12萬平方千米,是海河流域重要的蓄滯洪區。白洋淀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4124萬立方米。[11] 經“引黃濟淀”跨流域補水之后,白洋淀水位為7.5米(大沽高程),水量為1.54億立方米,水域面積為148.4平方千米。
生物資源
白洋淀水生生物包括浮游生物、底棲動物、魚類和水生植物。其中浮游藻類92屬,底棲動物35種,水生束管植物16科34種,魚類17科54種。同時有鳥類19科26種,形成了良好的食物鏈結構,成為華北地區重要的水產品基地。白洋淀盛產魚、蝦、蟹、貝、蘆葦、蓮藕、芡實、菱角等。1955年,白洋淀水產魚8850噸,居全國大型湖泊畝產量之首。1996年,淀區產魚、蝦13401噸;安新縣葦田12萬畝,產蘆葦7.5萬噸,產值約7500萬元。 [3]
安新縣
白洋淀野生禽鳥已恢復到198種,主要有天鵝、大鴇、葦鶯、黑水雞、鴣丁、蒼鷺、斑嘴鴨等鳥類,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4種,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26種。
人口
編輯 語音經濟
編輯 語音綜述
2016年,安新縣實現生產總值57.8億元,同比增長4.8%。其中: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10億元,同比增長9.2%;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27.2億元,同比增長2.4%;第三產業增加值20.6億元,同比增長6.2%。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17.30:47.06:35.64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5億元,同比下降11.58%。全年出口創匯4820萬美元,同比下降9.1%。 [8]
第一產業
服務業產值7393萬元,同比增長5.43%。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0.33億元,同比增長9.1%。其中:農業種植業增加值5.6億元,同比增長24.54%;林業增加值1051萬元,同比增長10.5%;畜牧業增加值1.65億元,同比下降18.8%;漁業增加值2.64億元,同比增長2.76%;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3306萬元,同比增長5.36%。
2016年,安新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8.66億元,同比增長5.19%。其中:農業種植業產值9億元,同比增長20.21%;林業產值1834萬元,同比增長7.11%;畜牧業產值3.74億元,同比下降18.9%;漁業產值49728萬元,同比增長2.77%;農林牧漁2016年,安新縣糧食播種面積64.33萬畝,比上年增加21270畝,同比增長3.4%,糧食總產量25.14萬噸,同比增長5.1%,其中夏糧總產12.88萬噸,同比增長1.6%;秋糧總產12.26萬噸,同比增長12.4%。棉花種植面積2萬畝,同比下降.72.3%,棉花產量1636噸,同比下降70.4%。油料作物種植面積4815畝,同比增長50%,油料產量1183噸,同比增長60.9%。蔬菜瓜類種植面積58380畝,同比增長153.1%,蔬菜瓜類產量190913噸,同比增長98.9%。肉類總產量10378噸,同比增長2.4%。禽蛋產量21125噸,同比增長5.61%,奶產量3029噸,同比下降59.6%。年末生豬存欄7.5萬頭,牛存欄0.27萬頭,羊存欄1.73萬只。有效灌溉面積27970公頃?;适┯昧浚ㄕ奂儯?3395噸,同比增長7.44%;農藥施用量579噸,同比下降0.69%;農村用電量41244萬千瓦小時,同比增長19.23%。 [8]
第二產業
2016年,安新縣工業增加值21.86億元,其中: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1億元,同比增長1.5%,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10.86億元,同比增長1.8%。民營經濟年末民營企業共計7033戶,從業人員85878人,民營經濟從業人員占全縣二、三產業從業人員的76%。民營經濟增加值42.32億元,同比增長4.9%,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73.2%;民營經濟實繳稅金4.19億元,同比增長5.2%,占財政收入的73.95%。 [8]
第三產業
2016年,安新縣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9.62億元,同比增長9.0%。從區域看,城鎮消費品零售額完成42.96億元,同比增長9.04%;鄉村消費品零售額為6.66億元,同比增長7.78%。分行業看,批發業零售額為15.9億元,同比增長8.0%;零售業零售額為27.78億元,同比增長9.1%;住宿業實現零售額5520.8萬元,同比增長4.0%,餐飲業零售額5.28億元,同比增長11.8%。分類別看,限額以上企業實現零售額1.5億元,同比下降4.8%,限額以下企業實現零售額48.12億元,同比增長9.4%。
2016年,安新縣全年完成全部財政收入5.6637億元,同比增長3.9%。各項稅收收入4.2818億元,同比增長3.3%。年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45.9億元,同比增長12.66%。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58.3億元,同比增長1.57%。 [8]
政治
編輯 語音職位 | 姓名 |
副縣長、代理縣長 | 李國向 |
縣委常委、常務副縣長 | 孟光耀 |
縣委常委、副縣長 | 孫立坤 |
社會事業
編輯 語音教育事業
截至2016年末,安新縣有小學116所,普通中學16所,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所,特教學校1所。小學在校生40606人,小學專任教師為2122人;初高中在校生16611人,初高中專任教師1303人;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在校生182人,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專任教師數73人;專業技術人員7339人,其中農業技術人員71人。 [8]
文化事業
醫療衛生
社會保障
截至2016年末,安新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18元,同比增長8.2%;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16元,同比增長10.7%。在崗職工年人均工資46947元,同比增長4.26%。年內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7352人,年內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25115人,失業保險參保人數8241人,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360882人,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33500人,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2895人,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2862人。 [8]
生態環境
截至2016年末,安新縣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6.46%;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188天,大氣環境質量達標率達51.5%;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0%;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5%。萬元GDP能耗0.954噸標煤/萬元,同比下降5.1%。 [8]
交通運輸
編輯 語音歷史文化
編輯 語音古跡
- 梁莊遺址
梁莊遺址,是新石器時代遺址,位于安新縣城東南14千米的梁莊村南百余米處。地勢低洼,平時有水,水位低時辟為耕地,多年生長蘆葦。遺址東西長400米,南北寬200米,面積8萬平方米。遺址保存狀況基本完好。梁莊遺址發現于1986年4月,當時曾收集骨化石100余件,泥質陶片、夾砂褐陶片50余片和石斧兩件。同年9月,保定地區文物管理所、河北大學歷史系和安新縣文化局聯合對此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,發掘面積37.5平方米。
- 留村遺址
留村遺址,是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遺址,位于安新縣城西1.5千米留村北300米處,南距白洋淀新安北堤1.5千米。遺址平面呈長方形,長250米,寬200米,面積5萬平方米。地勢原略高于四周,被當地群眾稱為“疙瘩頂”。此遺址發現于50年代,后被列為河北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。遺址保存狀況良好。遺址地表散存的文化遺物包括較多的陶片及石器、鹿角、獸骨、蚌殼等。1986年,保定地區文物管理所和安新縣文化局對留村遺址進行了首次發掘。從文化層堆積和出土的文化遺物來看,第一層為上文化層,出土了大量陶片,器形有折沿罐、斂口罐、紅頂碗、壺、盤、缽、陶匕、陶支腳及鼎足等。第二層為下文化層,出土陶片數量少于上層,主要器形與上層基本相同,出土有陶罐、盆、釜、石磨盤、石磨棒、支架等。從發掘資料分析,留村遺址為一處仰韶文化晚期遺址,并含有龍山文化的成分。
非遺
- 圈頭音樂會
圈頭音樂會始創于明末清初,其樂譜、樂曲均為僧傳,屬北方音樂。音樂會的樂器包括笙、管、笛、云鑼、鼓、镲、鐃、鈸、鐺子等,其演奏樂曲中保留著明清乃至更早時代的曲目。
安新縣圈頭村音樂會所使用的樂器均為E調,全套曲目共有樂曲40首和一套打擊樂《坐禪譚》,其中包括小塌曲14首所有樂曲根據節拍可分為散板、導板、節子板、慢流水板和快流水板五種。圈頭村音樂會信奉藥王扁鵲及邳彤、華佗、孫林、張仲景、孫思邈、劉河間等中國歷代十大名醫,代表性的樂曲有《柳黃煙》《五四牌》《大走馬》等。圈頭村音樂會整體上包含著豐富的文化信息,在民俗學、民族音樂學、音樂史等方面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。圈頭村還是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系采風基地。
- 安新蘆葦畫
《詩經》有云:“蒹葭蒼蒼,白露為霜?!逼渲小拜纭敝傅木褪翘J葦。中國民間傳統藝術安新蘆葦畫選用的就是白洋淀蘆葦。蘆葦是白洋淀人民賴以生存的主要經濟作物,其特點為皮白質佳。每年的秋冬兩季,是采集蘆葦的最佳時期。
安新蘆葦畫起源于唐宋時期,白洋淀特色民間藝術,通過精選白洋淀特種蘆葦及其他材料,經割、曬、晾、刮、碾、燙、潤等30余道工序制作而成,素有“一淀水,一淀銀,一寸蘆葦,一寸金”的美稱。主要有花草魚蟲、人物建筑、山水風景等蘆葦畫。安新蘆葦畫本色天然,古樸典雅,具有水鄉風情和鄉土氣息,包含白洋淀豐富的人文歷史。 [18]
民俗
- 水上婚禮
水上婚禮,白洋淀諸多漁村四面環水,漁民的交通工具是船,其中具有地方特色是迎親彩船。鮮紅的花轎放在船頭,大隊盛裝的迎親隊伍,排成一列恭候著,布滿整個水淀。
風景名勝
編輯 語音- 白洋淀
白洋淀,位于安新縣,是國家重點旅游區和開放區。水域面積366平方千米,為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。地形地貌是由海而湖,由湖而陸的反復演變而形成的。淀區被39個村落、3700條溝壕、12萬畝蘆葦分割成大小不等、形狀各異的143個淀泊。以盛產大米、魚蝦、菱藕和“安州葦席”著稱。每年7月23日舉辦“中國白洋淀荷花節”。
白洋淀歷史悠久,早在新石器石代,淀區的西部、南部(今安新縣的留村、梁莊)就有人類活動生存。春秋、戰國時期,淀區分屬于燕、趙統轄,以易水長城(今安新縣北堤)為界,南葛城(今安州鎮)屬趙、北渾泥城(今安新鎮)歸燕,故淀區有“燕南趙北”之說。
- 孫犁紀念館
孫犁紀念館,于2003年7月11日建成, [21] 位于安新縣白洋淀荷花大觀園。孫犁創作的《白洋淀紀事》《白洋淀之曲》《荷花淀》等一系列取材于白洋淀,并開創了以孫犁創作風格為代表的“荷花淀”文學流派。2002年7月11日,孫犁逝世后,安新縣委、縣政府在白洋淀荷花大觀園修建孫犁紀念館。 [22]
- 元妃荷園
元妃荷園,建于2001年,占地約1800畝,是金代章宗皇帝的元妃李師兒賞荷的地方,該景點以自然生態游為主題。園內以賞荷為主,當年章宗皇帝特別寵愛李師兒,為了讓她在清晨起來梳妝打扮時也能夠看到荷花,就在此修建了一座荷園,并在此修建了梳妝臺,被后人稱之為“妃子妝臺”。因此在開發此景點后,便取名元妃荷園。
地方特產
編輯 語音安新縣有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——白洋淀咸鴨蛋和白洋淀皮蛋。
養鴨業是河北安新縣的傳統產業,白洋淀是華北較大的淡水湖泊,水生物繁多,是淀鴨優良的天然飼料場。鴨群生活在淺淀中,主食魚,蝦、蟲、螺、蚌和水藻等新鮮食物,產蛋多,鴨蛋個頭大。
白洋淀咸鴨蛋蛋白清晰透明,煮熟后蛋白細嫩潔白,富有彈性,蛋黃含油多,占比大,色澤深紅或杏紅,口感純正,咸淡適中。白洋淀皮蛋蛋白呈墨綠色或綠褐色,飴糖狀核心明顯。
白洋淀咸鴨蛋和白洋淀皮蛋
著名人物
安新縣著名人物有:田瑞亭、陳調元、何光遠、張旭光、孫犁等。
榮譽稱號
2017年12月13日,安新縣獲評第一屆河北省文明縣城。
2019年,安新縣入選2019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(市、區)名單。
2020年6月30日,安新縣入選“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”。
2020年12月,安新縣入選復查確認保留稱號的河北省文明縣城名單。
標簽:  安新縣